欢迎来到巢湖文明网,今天是  
巢湖:做“活”乡村文化 育“实”乡风文明
发表时间:2020-10-29 17:03:00 来源:巢湖文明网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近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做好“产业兴”与“百姓富”的同时,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工作,乡风文明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的建立等,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仅让村容旧貌换新颜,更给村民们创造了一个能跳能唱、幽雅舒心的生活氛围,村民们的闲情逸致有地安放,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共建美丽乡村 “六甲王”颜值靓起来

  道路硬化了、村庄美化了....如今,走在巢湖市柘皋镇六甲王村,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和着泥土的清新扑鼻而来,六甲王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古韵柘皋镇 美丽“六甲王”。图片来源:柘皋镇

  “以前都没想到能有这个条件,村里修建了篮球场、法治文化广场,路边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安装了路灯,环境很好,住在村里感觉跟城里差不了多少。”巢湖市柘皋镇六甲王村村民王光华说。

  

  村口的大塘清澈如镜。图片来源:柘皋镇

  

  干净整洁的乡村小路。图片来源:柘皋镇

  走进六甲王村,村口的大塘清澈如镜,倒映着村庄周边的民居,栽种在道路两旁的鲜花竞相争艳,成为一道独特美丽风景线。六甲王村共164户,533人。2019年9月六甲王美丽乡村开工建设,投入资金580余万,围绕改水改厕、绿化亮化、道路硬化、村庄整治、清淤护坝等方面开展,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整治收尾和美化提升正在进行中。

  

  焕然一新的宣传栏。图片来源:柘皋镇

  据柘皋镇汪桥村党总支书记钱国生介绍,柘皋镇六甲王村今年完成主干道路硬化3.2公里,户户通道路2公里,安装路灯140多盏,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健身广场两处,方便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前期还设立了村民理事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村民理事会共9人,由村老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组成,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宣传新政策,在村庄规划、修路改水、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巢湖市柘皋镇六甲王美丽乡村村民理事会会员王光才说。

  

  美丽乡村墙绘。图片来源:柘皋镇

  同时,六甲王美丽乡村建设还形成了家家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风尚,发掘出身边的能工巧匠,利用拆旧遗留的砖石瓦罐等,“变废为宝”变成了花坛、树池、围墙、石头景观特色等,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成为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景观,如今的六甲王村是颜值靓了起来,村民幸福生活美起来。

  育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巢湖市中垾镇小联圩村以新风文化礼堂为载体,持续培育、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营造农村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小联圩村新风文化礼堂建成于2016年,装饰一新,窗明几净,礼堂内桌椅、空调、音响、电子屏等设备一应俱全,兼备厨房、灶具、餐具,能够随时免费为村民婚丧嫁娶提供集中餐饮场地。

  

  小联圩村新风文化礼堂。图片来源:中垾镇

  敦风化俗 树立乡风文明

  新风礼堂作为村承办红白喜事的地点,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摒除陈规陋习。礼堂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出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庆俭办等文明新风尚的指导意见和办法,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用简单不简陋的简约新场地吸引了广大群众将婚丧操办搬进了新风礼堂。自建成以来,承办村民婚丧嫁娶活动96次,今年目前已承接了30余场宴席,村民反映既省钱又省心,也减轻了负担,广大村民对新风文化礼堂普遍反响较好。

  德育兼行 弘扬精神文明

  新风礼堂平日里作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兼顾“道德讲堂”作用,成为群众文化学习、思想交流的坚实阵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可以在礼堂里开村民大会、办道德礼仪活动、看文艺表演,也可以听专题讲座,学养生养老,先后承办文艺晚会20余次,开展志愿者活动40余次,举办“道德讲堂”40余次。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将勤俭节约、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为乡村夯筑精神家园。

  清正廉洁 涵养基层善治

  新风文化礼堂推进了廉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村两委积极探索廉政活动,丰富新风礼堂内涵,利用文化活动的渗透作用,让廉政教育深入人心。村干部和志愿者充当服务员,且严格控制餐席标准,积极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村党员、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接受廉洁教育,打造了和谐的乡村邻里文化,用制度办事,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明新风扑面来,春风化雨润人心。礼堂是场所,文化才是内涵。文化礼堂的建设,就是要提升村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新风文化礼堂是小联圩村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不仅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成为了小联圩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家书屋 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进步的阶梯。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丰富青少年儿童周末精神文化生活,增强青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中庙街道积极做好农家书屋开放和管理工作,努力打造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在丰富孩子们周末假期生活的同时,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度过假期。

  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提高辖区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强人员管理,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定时开放书屋,供孩子们借阅学习。

  关注留守儿童

  开展“绿色上网”、举办各类绘画、手抄报、朗诵等读书比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将留守儿童吸引到农家书屋中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邀请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宣讲法律、道德、讲故事活动,鼓励孩子相互交流,彼此携手共同成长,快乐、安全地度过周末。

  加强辅导学习

  中庙街道积极联系辖区大学生志愿者,邀请他们参与献爱心活动,义务来农家书屋为留守儿童、中小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和热情,培养他们自信意识和互助意识。

  三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中庙街道“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为辖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乡风文明“板凳会” 讲学沟通共文明

  为切实做好科学理论宣讲、惠农政策宣传,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栏杆集镇打造“板凳会”志愿服务项目,与乡亲们相约于家门口,在聊天中讲理论、学政策、促沟通、共文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板凳会”宣讲。图片来源:栏杆集镇

  板凳会以栏杆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团为基础,全面整合优势资源,以“理论+政策+沟通”的模式,草根角色登上大众舞台,从小角度展现大道理,从小讲题解析大政策,让文明乡风吹佛栏杆大地,让思想甘露滋润群众心房。

  立足本土特色,“小角色”组建“大队伍”。栏杆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8站主动摸排及村(居)推荐,充分挖掘资源、整合力量,通过自荐、推荐的方式选拔确定宣讲人员。目前已组建基层党员宣讲团、青年志愿宣讲团、草根群众宣讲团、文艺能人宣讲团等4类团体12支队伍,队伍定期在各行政村开展“板凳会”。宣讲团发挥自身所长、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各类宣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含了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的时事政策、生活健康及生态环保知识、司法救助及群众民生技能、脱贫致富和文化惠民措施等内容。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最吃紧的阶段,“板凳会”各宣讲队伍走上街头,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及要求。

  

  “板凳会”遍布村里的每个角落。图片来源:栏杆集镇

  创新宣讲方式,“小舞台”展现“大风采”。为解决宣讲内容过于平实,宣讲方式单一的情况,栏杆集镇“板凳会”结合极具地方特色的群众大舞台,用竹板小品、黄梅戏曲、大鼓书、石门秧歌等形式,让宣讲语言本土化、方式生动化、内容丰富化,从会议形式的“大水漫灌”到特色鲜明的“精准滴灌”,实现不同村(居)不重样,不同舞台换风格。此外,宣讲会还通过党建宣传画、文明乡风宣传册页等形式现场学习,并开展宣讲内容知识竞答,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志愿者正在绘声绘色地宣讲。图片来源:栏杆集镇

  紧贴群众生活,“小视角”展望“大道理”。“要想政策讲透讲好,贴近生活必不可少。”这是基层宣讲团在长期宣讲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板凳会”坚持打铁还是自身硬,宣讲团先将宣讲内容自我消化,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从基层群众的视角对“大道理”进行解读。目前已有大鼓书说栏杆集镇新变化、小品《戏说文明》传达乡贤文化及乡风文明、小品《懒汉扶贫》宣讲扶贫新政策、石门秧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计生新政策等诸多形式,累计开展多样化系列宣讲27场。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到哪里。栏杆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板凳会”聚群众、讲政策、谈时局、聊生活,越来越成为栏杆人的精神食粮,此项目搭建起理论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乡村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人人争当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生活才能更和谐、更温馨、更美好。(巢湖文明网吴迪)

返回顶部责任编辑:吴 迪